|
发表于 2025-3-31 07: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ynpro 于 2025-3-31 07:12 编辑 ( N \, E" s* C/ A8 M
6 a' D, |( w' ]- h5 p V7 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0504-5/abstract
0 ~2 ~5 D/ K) u# Q) m
. ^0 H' R$ S3 c: E/ Y7 b f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团队最新在《柳叶刀》(Lancet)发表的文章是FLAVOUR II研究,该成果于2025年3月30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学术会议上同步公布。
: h. G3 R; I, o
0 o' S) \7 P3 }% c% I, p 研究核心内容:6 C9 W* X2 {2 ]$ Q7 s3 [; a! g
1. 研究背景 0 p8 D% v+ N; O, } M& ]* D2 ]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评估难题,传统有创技术(如血流储备分数FFR、血管内超声IVUS)存在操作复杂、风险高等局限。研究团队聚焦基于血管造影的无创FFR(angioFFR)技术,旨在验证其在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
1 ^8 Y7 U0 L2 U* p5 j, s, @5 ] ?9 W/ t l' I
2. 研究设计 8 x9 p1 t* N" L$ A2 F
作为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872例冠脉狭窄≥50%的患者,随机分为angioFFR组和IVUS组。angioFFR组以功能学指标(angioFFR≤0.80)指导PCI决策,术后优化目标为angioFFR≥0.88;IVUS组则以解剖学参数(最小管腔面积≤3 mm²等)为标准。& U+ L& Z8 w" r/ @ v5 T
}% F& M0 ]: c' }, z
3. 主要发现
; E: L3 P7 c% D; f3 n$ ` E - 术后12个月随访显示,angioFFR组的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6.3%,IVUS组为6.0%,证实angioFFR指导策略的非劣效性(非劣效P值=0.022)。1 r6 s4 \3 R2 ^% b4 a3 Y* `
- angioFFR组支架植入率较IVUS组降低21%,显著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和患者负担。/ H. b5 R# {# u6 M6 L ~
' P2 K: Z! O% K4 {3 e; j
4. 临床意义
4 h b4 N" |* v3 W 研究首次证明无创angioFFR技术在重度狭窄(≥50%)患者中的指导效果与IVUS相当,为优化PCI决策提供了更简便、安全的方案,尤其适用于资源有限或无法耐受有创操作的患者。0 ~$ p- T% X1 u% F. ^
4 x/ x% L% {7 r/ z9 X% S
该研究是冠心病功能学评估领域的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心血管介入技术创新中的国际引领地位。
0 |/ U" w4 @# G$ G5 O
$ Q/ p; L! h% D.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