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yaohuilai

【济世报国】北大医学2025跟踪(祝贺季加孚、邓宏魁当选院士,连续5届共9人当选院士)

[复制链接]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6 1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制定全国首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发布
, f  f$ t+ B8 E3 v9 g5 U5 O6 y0 J" x$ U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制定的、全国首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DB11/T 2487-2025)于2025年9月23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标准在北京市“生殖健康促进年”背景下,强化生殖健康赋能提升,为不孕不育家庭提供质量保障。
2 o' n5 j/ l# Z# c7 K% o% E
' _8 M0 T0 h% k8 [5 T& S3 r$ B& Q+ k该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北京作为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源地,现有18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包括12家市属机构,含2家人类精子库,以及6家部队医院),年均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超6万周期。长期以来,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行业规范,但在量化评估服务质量方面始终缺乏统一标准。此次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主任委员单位)牵头制定的地方标准,首次构建覆盖“技术—管理—实验室—随访”全流程的20项核心质控指标体系:从人工授精周期的妊娠率到试管婴儿受精率,再到人类精子库精子冷冻复苏率等关键指标,均设定了明确的质量评价标准,让“好”与“不好”一目了然。! r! X3 S. ]8 F4 k
* z& I+ b* v- i# \- t2 o
注重科学制定,突出可操作性。标准聚焦全流程质量监测,对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的质控体系、伦理管理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给出明确要求,并针对助孕治疗各关键环节制定具体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多轮专家论证及试点验证,科学确定质量监测频次、评价结果认定等核心内容,确保标准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实现了技术服务“监测有章可循、评价有尺可量、改进有法可依”。
2 H$ |, `$ Z7 M) S) r) }0 A( `( v" Q+ p' {  _2 {- r3 C% t
强化生育支持,提升服务可及性。在北京市率先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政策背景下,此项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升级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建设。标准重点对助孕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如医源性多胎妊娠)和并发症(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监测规范,既保障了技术安全性,又通过控制多胎率、降低卵巢过度刺激风险和加强随访等角度发力,推动从“实现孕育”到“健康生育”的转变。" z. x2 {+ Z' Z6 G  T5 |

: X1 Y* w# r9 S# F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全面迈入标准化、精细化的新阶段。作为落实“生殖健康促进年”的重要举措,该标准将有力提升辅助生殖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母婴健康安全,为推动优生优育、建设健康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9 E& d% ]* x5 k9 N9 ^# b3 b; G- ^7 J7 x& z1 L- o

4 s5 ^- t. m  E  I/ F/ }" u" g! e( R% n7 i) d$ V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 2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威发布!北大医院牵头制定中国IgA肾病新指南. Q1 v& G# W6 E. _, c7 J5 K. |, Z

- q7 Y3 b( \8 [; J4 J近日,《中国成人 IgA 肾病及 IgA 血管炎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025)》正式发表于《中华内科学杂志》。该指南由中国IgA肾病协作组(IIgANN-China)科学委员会委员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肾脏专业委员)共同制定,北大医院肾脏内科张宏教授担任指南总负责人吕继成教授执笔组织起草。指南编写汇聚了全国多位肾脏病领域专家的智慧与研究成果,在协作组陈崴教授、李贵森教授、谢静远教授、左力教授等IIgANN-China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指导下,形成了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的临床实践指南,为我国IgA肾病及IgA血管炎肾炎的诊疗提供了权威依据。# d6 n' }, }, c1 |/ o% x$ y* E! x8 j

: H- B$ q- i- e8 c. V2 f7 o

( {9 |* H, k/ A  y! i6 s/ t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与病理异质性。长期以来,由于疾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明显,其治疗策略一直存在争议。此次发布的指南,充分结合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药物可及性,在系统整合国际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基于中国人自身临床数据和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的推荐与决策,体现了“以中国证据指导中国实践”的理念。
& y3 D* x' Z6 U( u
8 p) `* K+ @( L& E0 n+ ?' X) X

5 w4 l$ ^+ V% a7 D' G本指南从IgA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治疗原则到长期管理进行了全面梳理。专家组对ACEI/ARB、SGLT2抑制剂、MRA、ERA等药物在支持治疗中的循证依据进行了系统评估,提出了适用于不同风险分层患者的推荐意见。同时,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IgA靶向治疗研究,指南也对新型药物的循证证据与临床前景进行了归纳和解读,为未来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方向。
) m5 u* x0 q! b7 a) X  F, R0 B" y1 }2 g, }9 d6 U0 g' R
/ a" [$ ]  U' ]% ~4 G$ }7 D# w* e
与既往指南相比,本指南不仅在内容结构上更契合中国临床实践,也在推荐策略上充分考虑了我国患者的遗传背景、病理表现和治疗反应差异。指南提出了分阶段管理IgA肾病的理念,构建了循证化的治疗路径,并明确了IgA肾病治疗的核心目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依据。这种以患者分层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在不同疾病阶段制定更精准的诊疗策略,从而提升患者的长期预后。+ @5 l% |5 g, l, c: b
+ u) ~0 ]+ @: ]7 A* _9 x
$ V: i" w! s# h1 K, h, e+ S  u" c
张宏教授表示:“这部指南凝聚了中国肾脏病学界在IgA肾病领域多年的探索成果,旨在通过科学、规范、可操作的临床建议,提升全国诊疗水平,促进患者长期获益。” 吕继成教授指出:“IgA肾病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更多靶向IgA及免疫调控新药研究结果的发布,指南将会在未来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其始终与最新证据保持一致。”. t5 |7 D( f  [+ V: {

& Y! {( f$ f7 L/ [5 R! X2 s" c5 g

, ^5 R$ E/ Y- P1 D9 e6 D《中国成人 IgA 肾病及 IgA 血管炎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025)》的发布,是我国在IgA肾病循证医学与标准化管理方面的重要进展。它将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南,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IgA肾病防治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y7 L0 e' @+ `
; v( G6 n4 |, [1 S
0 J9 y5 ~+ m& S' C8 {
, ]# R; P5 y: N3 ~+ f3 k# m2 j. t

初出江湖

Rank: 2

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5 11: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荷 发表于 2025-3-2 09:265 \- Y( Z0 x; Q$ v
以下我瞎猜的。北大肯定是想把一、三、人三所综合性医院都打造成国内前十的样子,从三家到处开院区等动作 ...
4 h# ^" k: k( J
在人民、北三面前,北一怎么这么没有地位。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3 14: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肖瑞平团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创新药物HMI-115 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于《柳叶刀-妇产科学与女性健康》
( `/ |' F% q5 l! A2 X" h
+ S" W' i! m* l' I0 o! f( N

  @, s, Q5 [5 T& D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慢性疾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生长,常引发痛经、慢性盆腔痛和不孕。全球约有10%的育龄女性患有内异症,严重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该疾病目前治疗多依赖激素干预,但由于雌激素信号受到抑制,往往伴随骨质疏松、抑郁等一系列副作用,而且患者用药期间不能怀孕。此外,目前药物干预对高达25-34%患者的疼痛没有缓解作用,而手术治疗复发率很高。因此,目前对于内异症的治疗还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缺口。
. u4 L1 O# E$ G: g8 ^+ D% i/ y
3 F. j3 q- {- _2 X. B: k& V" ?

/ Z1 S( `( P& l.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肖瑞平教授团队基于北大--和其瑞分子医学协同创新实验室,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团队、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团队等临床研究机构,11月6日在《柳叶刀-妇产科与女性健康》发表了题目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ith HMI-115 versus placebo in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pai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roof-of-concept phase 2 trial》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揭示了靶向催乳素受体的单抗药物HMI-115在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方面的显著疗效与良好安全性。此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HMI-115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纳入了经手术确诊的绝经前女性,随机分组接受不同剂量HMI-115或安慰剂治疗12周。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时,HMI-115 240 mg、120 mg和60 mg组的痛经数字评分分别下降41.57%、34.72%和27.35%,优于安慰剂组的18.67%。非经期盆腔疼痛在各剂量组也呈现持续改善,且在停药12周后疗效依然维持。HMI-115治疗组的日常疼痛影响量表评分及救援用药方面都有下降。 尤为关键的是,HMI-115关键性激素水平保持稳定,月经周期正常,未引发传统激素疗法常见的低雌激素相关副作用(如潮热、情绪波动等)。这一安全性特征凸显了其独特作用机制的优势,为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提供了潜在新选择。《柳叶刀-妇产科与女性健康》为该研究论文配发的评论文章指出,这一尝试为“为拓展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前的治疗格局揭示了新的可能性。”& i0 S8 Y$ s; X" D6 w/ {4 |

) ~7 b& W7 n% `7 ]2 ]
: ~0 U$ ?/ T  L$ }
肖瑞平团队前期对泌乳素受体信号在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Wang R, et a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10:258,2025),证实了泌乳素信号对子宫内膜异位存活的促进作用,及靶向该信号通路缓解内膜异位进展及相关临床症状的有效性。这些研究成果为推进III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开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靶向治疗新策略提供了重要方向。& s1 \$ u5 s, |6 L, j" t
1 z! e& j2 J$ s1 z. @

- o3 K/ L6 z0 M  A. v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gw/article/PIIS3050-5038(25)00032-9/fulltext9 E  `9 ^( s% T; R0 V

( Q  D" f1 O9 ?$ r. E

5 x# `$ w" |0 X4 W0 q5 |- s8 \, p
) q/ E% u- h- E% g+ d1 |: d  y& ^! i( ]; }0 E  L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3 14: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降糖减重,北京有新药了!: G( I2 o$ b* v: W5 q3 y/ y

6 g# g1 M: n! G( \

5 g, |% D+ S3 z0 g# v5 V1 p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慢性疾病。10月30号,我国首个国产双靶降糖减重新药在糖尿病适应症获批后,11月6号下午,在北大人民医院 完成北京地区首张处方。3 A7 G1 D; \- r5 x+ D
0 w& ]& s* h% [  i4 X8 r

$ b5 y8 P9 l  l7 a; ]7 T2 V( n下午3点,人民医院医生为患者杨先生开出玛仕度肽糖尿病适应症北京首张处方,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自主创新药物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正式进入临床实践,也将为广大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且兼具多重代谢获益的新型治疗选择。$ T$ I9 P' p8 |% \3 n2 E

* g( T  j' ?3 [& ]' u  G* Y( R
6 Y* @, b5 g' Z$ I/ f) v$ E
杨先生说,过去拿针天天用,天天打针,天天带着,特别不方便。听说这一个是就是一周打一次,挺好,我想试一下。用了这个药,我希望血糖稳定,体重降低。
5 ^9 R4 e( g3 T. A3 S4 v( M6 R/ R4 P; G. h4 p  _6 d+ l
0 i) d; ^7 t; h% Y
专家介绍,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人群占比极高,这一特征给疾病治疗和并发症防控带来了不小挑战。而玛仕度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 w( [) _" f; F! H( ?& G2 j3 J  F# l7 @6 j9 a1 |& Y
; l  j4 Y  w% [) F! f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纪立农介绍,研究中也显示出来,无论是没有经过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是经过口服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玛仕度肽都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改善体重,改善血脂。$ R/ k3 a/ y+ g# j% {4 r: C7 T
8 A+ d' |$ T! Y0 Y' Y; u
* q/ _- S7 f$ j0 W$ Y
玛仕度肽兼具降糖与减重双重作用,此次首方落地标志着国产创新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将为北京及全国糖尿病患者提供更适配的本土治疗选择,助力临床糖尿病综合管理水平提升。
  p" a* M' P2 B" f
0 w7 Q: e# ?7 ~* s) T/ x1 Y0 `: `
. k' ?; S3 R- f% ^% u, T
BRTV新闻(记者:颜葵)
6 ]+ g( ?6 Q; ~- O! m! p  p, e3 U4 R, ~. Z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版  头版6 ?, ~* u" k$ q% \6 E
尹力到北京大学医学部调研并出席首都高校新生教育主题“大思政课”活动,强调
7 x0 f7 r" ?# g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医学院
' p4 K' Q( Y4 {" g6 s胡和平怀进鹏出席有关活动5 e* m3 S* {# r1 k5 I5 b' t
北京日报 | 2025年11月14日
6 p8 ]5 ]* q2 V* U" H$ L9 V  P
- k. V1 l1 e: b(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医学院
* m) v' L3 s# Z# U0 t" R
/ T8 K4 M! a& P& i8 C. K& h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季加孚、邓宏魁当选院士!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之前:
北京大学医学部已有
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1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们是躬耕讲台立德树人的教育家
是在科学前沿探索新知的领军人
是在临床一线悬壶济世的大医生
2025增选后北大医学有6位中科院院士,13位工程院院士。
7 a# g8 l% [3 J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陆林当选科学院院士,乔杰工程院院士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年,王俊,董尔丹工程院院士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ohuilai 于 2025-11-21 11:23 编辑 7 r# f: B; k7 \4 Z2 w3 E

8 r& M+ w' T8 D% `* L2021年,姜保国工程院院士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黄晓军,张强工程院院士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医学连续5届共9人当选两院院士0 M  x! F" `) _& _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部太厉害,以至于我有点担心本部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asoso 发表于 2025-11-21 12:49
5 T; _& Q6 m! U医学部太厉害,以至于我有点担心本部

) H% E9 e" n2 f4 \本部不用担心,现在学科结构布局合理,高层次人才储备众多,像丁剑这种众望所归的还没开始进场呢。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医学直属医院院士分布:6 Q- R# q, {! z) [/ C/ }. j
3 V* c0 Y  f/ m; l8 `8 A* C5 l
北大第一医院:郭应禄院士
5 T! d+ b) Z( A北大人民医院:姜保国院士、王俊院士、黄晓军院士(血液、胸外及创伤)三大院士团队
1 S3 B4 K9 o# P  X北医三院:韩启德院士、乔杰院士、董尔丹院士
8 M4 x- i3 H3 N# ?& C北大肿瘤:詹启敏院士、季加孚院士0 w! c: I1 |, ~+ ~7 M. z8 k& ^7 Q
北大六院:沈渔邨院士、陆林院士

高级战友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19 分钟前 | 显示全部楼层
Cell +1( ^# ^& O: o% L' Q+ Y& }# C
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突破:靶向胆囊收缩素受体Gq通路的偏好性小分子
; B/ J- L4 @6 r5 n3 D& Y/ a1 q( U8 C2 K$ W5 P0 C( g
6 C( \9 o' g% W$ n, u6 t) M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以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持续攀升。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认知与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最终将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D治疗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例如美金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状况[1-4],但无法有效遏制或延缓疾病的进程。而针对Aβ斑块清除的单克隆抗体疗法,则存在脑水肿等不良反应,且临床疗效有限[5]。在此背景下,开发全新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E5 H; \$ B; ^# k# n
8 j( X2 ^8 Y1 A
2025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孙金鹏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贺菊芳教授,北京大学张勇教授,铁璐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杜洋教授,北京宣武医院唐毅主任通力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lucidating pathway-selective biased CCKBR agonism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临床问题出发,结合临床样本分析与动物模型,系统阐明了CCKBR下游不同G蛋白信号通路在AD进程中的作用;通过解析内源性激动剂CCK8s激活CCKBR不同G蛋白(Gs、Gq、Gi)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其信号偏向性的结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成功设计出具有治疗潜力的Gq偏向性激动剂3r1。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与转录组分析,研究团队证实3r1可通过CCKBR-Gq-Plcb4-Adam10信号轴减轻神经/突触损伤、清除Aβ沉积,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策略。2 l+ A4 u. \% e4 n  z/ Z
3 g  L6 T8 H' V; n( C3 O7 r
9 U/ ~8 |; j) @7 j* L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博士后王佳乐、沙雪莹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邵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张自豪,暨南大学黄深明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林慧研究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甘师仪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孙金鹏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贺菊芳教授,北京大学张勇教授,铁璐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杜洋教授和北京宣武医院唐毅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r9 v/ S) U, x

/ b" g5 _. [* D& u" D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1238-3
9 b& u) H. A) G
6 n, `2 R, N; M) l- l1 v; ?3 h9 N!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1-21 16:57 , Processed in 0.2032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