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51|回复: 61

抗战期间高校西迁地址与故事征集

[复制链接]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17:0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4633464 于 2025-4-9 17:05 编辑

1937年8月,民国五大名校联合招生考试刚刚结束,日本全面侵华爆发,五所高校师生不愿意忍受日军的践踏和汉奸的统治,纷纷西迁,其中:

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沙坪坝(今重庆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西迁云南昆明(今云南师大)
国立清华大学西迁云南昆明(今云南师大)
国立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
国立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

抗日战争期间还有哪些高校西迁,以及西迁的故事,欢迎各位分享!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7:0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许多高校都开始回忆抗战西迁历史了,最近南大校长访问了重庆大学,追忆昔日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办学的故事,预计后面会办一个展览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7: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8日下午,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带队到重庆大学调研。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会见谈哲敏一行并介绍学校近年来发展情况。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陪同调研并与谈哲敏一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共同推进中央大学西迁历史宣传、旧址保护、纪念馆建设及共建研究院等事宜以及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经验做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1937年8月中央大学正式启动西迁事宜。师生员工分批次中转汉口,最后抵达重庆沙坪坝。西迁之前,中央大学已拟订与重庆大学合作办学的具体方法与措施。西迁之后,中央大学借用重庆大学松林坡等地作为中央大学校址,共用体育设施设备、教舍以及其他教学设施等,直至回迁南京之时。

西迁后,中央大学主要借用重庆大学松林坡作为办学校址,而中央大学又以高水平的教授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支援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如“有事实需要,借聘中央大学教员兼课”,中央大学也将实验室及重要仪器设备借与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至1937年仍为省立大学,且只有理、工两院,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水平师资力量。中央大学入驻后,两校师资互借,部分设施共享,促使了重庆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显著且迅速提高,1942年正式成为国立大学。1946年中央大学回迁南京,部分教授继续在重庆大学授课,得益于此,重庆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具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赞助会员

Rank: 4

6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17:5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联大

赞助会员

Rank: 4

6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17:5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联大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1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18: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5-4-9 18:55 编辑

同济内迁史,是中国高校在抗战期间最悲壮的内迁史,没有之一。原因有二:1、同济吴淞校园在淞沪会战中被完全炸毁,举校内迁。同济也是抗战期间为数不多的没有伪校的国立大学之一。2、六度迁址,内迁行程11000多公里,接近红军长征的长度。一路被日军追炸,曾一度避难到越南境内,最后才艰难落脚李庄。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8:1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apior 发表于 2025-4-9 18:04
同济内迁史,是中国高校在抗战期间最悲惨的内迁史,没有之一。原因有二:1、同济吴淞校园在淞沪会战中被完 ...

艰苦卓绝,牺牲很大,点赞!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20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21:2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大学合并了山东大学,再并的重庆大学。而且重大被合并时间短,只是办学在一起。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20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21:3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交大、政治大该也在重庆。当时重庆、昆明、西安名校很多

高级战友

Rank: 4

836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21:3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十分荣幸和同学们一起到贵州尊医湄潭寻根。

高级战友

Rank: 4

836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21:4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尊医 → 遵义

分区版主

Rank: 8Rank: 8

301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21:4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tureBoy 于 2025-4-9 22:00 编辑

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东吴大学生物系及北京协和医学院部分医师等西迁成都华西坝,联合举办了著名的华西坝五大学及华大·中大·齐大联合医院。
除了这些大学,还有一批来自大湾区的学者,包括后来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蔡永业、中山医学院院长彭文伟等。37年那一届出了非常多的优秀毕业生,如后来担任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院长的毛文书。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川大的轻工制革专业,最早来自燕京大学制革系,燕京大学在华西坝联合办学时传入华大,后因院系调整转入成都工学院,最后随成都科大并入川大。

四川省人民医院把自己的起源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挂钩,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是先西迁到重庆沙坪坝,但当时的重庆沙坪坝没有教学医院,后只能从重庆二次西迁到成都华西坝。一开始中大医学院是和华大齐大联合开设医院,后来中大医院外迁到浣花溪附近,就是今天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地址。

分区版主

Rank: 8Rank: 8

301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21:4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立川大从成都皇城西迁乐山,同济大学西迁宜宾。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22:0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实园 发表于 2025-4-9 21:39
当年十分荣幸和同学们一起到贵州尊医湄潭寻根。

遵义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中学都要学党史,但湄潭这个地方我第一次听说,是在读毛姆的小说《面纱》时,至今印象深刻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22:1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4-9 21:42
国立川大从成都皇城西迁乐山,同济大学西迁宜宾。

川大为何也要西迁?成都应该是大后方啊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22:13: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apior 发表于 2025-4-9 18:04
同济内迁史,是中国高校在抗战期间最悲壮的内迁史,没有之一。原因有二:1、同济吴淞校园在淞沪会战中被完 ...

我个人有点好奇,抗战期间在伪校园继续任教的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1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9 2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a4633464 发表于 2025-4-9 22:13
我个人有点好奇,抗战期间在伪校园继续任教的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这个我有些研究,实际上后来大部分洗白了,小部分散入了社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本意是全面整肃伪校的,不承认伪校学历,还要把某些伪校校长全国公审,但是后来因各种原因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伪校师生并入在后方发展壮大的相应的同名学校。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1978

积分

0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00: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大总部在重庆九龙坡。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校区?

这是当年交大礼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1978

积分

0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0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kapior 发表于 2025-4-9 22:34
这个我有些研究,实际上后来大部分洗白了,小部分散入了社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本意是全面整肃 ...

审判了。
李宗仁让戴笠到北平抓捕了周作人到南京。
因没有人愿意出面担保周作人
按汉奸罪判了六年徒刑,大概关到1949年。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3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0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岳南的《南渡北归》可以看看,一定要看未删减版的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1978

积分

0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0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伪政府教育部长兼伪上海大学校长赵正平是叛徒汉奸
1945年逃脱戴笠的抓捕,死在乡间。

禁止发言

202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06:4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4633464 发表于 2025-4-9 22:13
我个人有点好奇,抗战期间在伪校园继续任教的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有的被公审判刑,有的则夹着尾巴了此残生。没有哪个汉奸能逃脱惩罚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1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08: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kapior 发表于 2025-4-9 18:04
同济内迁史,是中国高校在抗战期间最悲壮的内迁史,没有之一。原因有二:1、同济吴淞校园在淞沪会战中被完 ...

同济工科一直和兵工署结合得很紧密,当时校内有兵工厂,成为日军重点轰炸对象。所以同济对日军的仇恨没有回旋余地,后期没有校友或其他组织建立伪校(抗战期间华东和华北区建立伪校在是常规操作)。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1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09: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教育界,同济对抗战的直接贡献可能是最大的。1、同济师生牵头创建了大量重伤员医院。包括红十字会临时重伤员医院、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三救护医院、第五重伤医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重伤医院等。2、工学院尤其是机械系为抗战培养了近千名军工人才。当时中国军工系统,包括鱼水雷、航空、坦克等尖端技术领域,都遍布同济毕业生的身影。像兵工署、21兵工厂、22兵工厂、50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前身为汉阳兵工厂枪弹厂)等大型军工企业中从事高层技术和研发人员几乎都出自同济,当年有“十军工,九同济”之说。而同济机械系的一些教授,同时兼任兵工署工程师,在上课之余,秘密研制武器。如蔡其恕教授,当时是机械精密仪器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主要从事战时炮兵武器的研发工作;中国现代光学工业奠基人彭明经教授,主要从事炮瞄装置的研发工作。

初出江湖

Rank: 2

1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1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ong 于 2025-4-10 10:37 编辑

河南大学,整校西迁,路线:开封-武昌-栾川潭头-宝鸡(医学院先至汉中),潭头惨案40余名师生罹难,44年省立河南大学转为国立河南大学,经费在国民政府高校排第六。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4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17: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4-9 21:42
国立川大从成都皇城西迁乐山,同济大学西迁宜宾。

川大为啥也要西迁呢

分区版主

Rank: 8Rank: 8

301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17:4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cosong 发表于 2025-4-10 17:14
川大为啥也要西迁呢

川大老校址在皇城贡院(今天的天府广场),目标太明显,当时成都好几个地方都被轰炸了,为了保护师生安全大部分院系迁到了乐山峨眉。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21: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悲壮的应该是东北大学,三迁其址,尤其是东北籍师生和张学良的讲话都很感人。《地域与使命》

初出江湖

Rank: 2

7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23:3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悲剧或者组织最无能的是山东大学内迁。1937年开始内迁,不但图书资料设备绝大部分丢失,甚至在38年已经迁到四川万县的情况下,还是办不下去,多次向中央政府申请停办,简直打国民政府的脸。实在没招了,同意山大停办,师生物资转入中央大学。一直停办到战后胜利,全国国立高校里面唯一一个停办的。这么窝囊和废物的根本原因就是摊上一个临时校长林济清。山大功勋校长赵太眸因为反对学生运动,1936年被赶下台,调齐鲁大学校长林济青任代理校长。这人先不说前期迁校组织上的无能,一开始犹豫不决,后来又匆忙乱搞,颠三倒四,就凭他已经到地头都不想办学,可见其毫无担当。停办了山大之后他跑去政府部门当个小官,不够丢人现眼。山大官方校史对他都没好话。1946年战后复校,还是前校长赵太眸组织筹划的,林再没有脸在教育界混过。

初出江湖

Rank: 2

7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0 23:4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内迁条件艰苦,大家都艰苦。而且有一些教授学生一直跟着学校走的,最典型的就是童第周夫妇,一直跟到四川万县,最后也一起并入了中央大学。童第周自1934年回国就在山大任教,战后复校也火速回归,任副校长,帮助赵校长重建了山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1 23:43 , Processed in 0.09413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