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奖多数成果确实离工程有距离,但这正是其定位所在:强调原理创新,不强调“马上落地”。若只以“是否直接变现”来评判其价值,是对基础研究价值体系的误解。真正具备战略眼光的国家,应该在支持“十年不见效益”的科研上有耐心,因为这些原始创新往往是未来产业技术爆发的源头1 r9 [0 A+ \% g; Y. i
$ O ?# J1 d Q
自然科学奖并非“不能落地”,而是“慢热型”价值积淀者。个人感觉,更值得反思的,是如何从政策层面搭建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通路,而非苛责基础研究“不能变现”
Jerry- 发表于 2025-7-31 11:33; a, F2 L/ K3 [. ?+ M J
自然科学奖多数成果确实离工程有距离,但这正是其定位所在:强调原理创新,不强调“马上落地”。若只以“是 ...
/ w$ |/ m. Z% ?自然奖,一时难于用经济手段衡量,所以应该广泛征求相关行业权威的意见,不能由官僚闭门圈点出道。6 k, P. _. `: N7 q6 k. w* r( s
官僚闭门圈点的典型就是透明肌酸。2 Z- T7 T) `+ O' u' g, h' U
那服不了天下人,而且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