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erry- 于 2025-7-29 05:16 编辑 9 I1 K z" ?% k; a
' b) T9 L& N( w! R# ~1.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附属医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4 N5 u0 {4 B0 t3 o; f* s5 P
我同意高校内部确实有很多相对独立运行的科研单位,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这些机构在人员、财务管理上往往具备一定自由。但关键在于:附属医院的独立性远远超出了“相对独立”的范畴,附属医院往往是独立事业法人或企业法人,是具备自己的财务主体、法人章印、独立对外合作与投资权限的,而大部分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学院平级,设在高校内部、使用高校资源、由高校统一领导和管理,这与独立法人单位的医院显然完全不同,承担。以此来类比,是偷换概念。此外,医院主导的科研项目(例如国家科技进步奖)由医院自己申报、立项、执行和落地,使用的资金、人力、平台也多来自医院体系,而非高校。
: Q9 P8 C5 O4 {' B; y3 u; S( o/ e4 W: C9 M* u j& G
2. 同理,署名的“附属”体现的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科研产出的归属权问题。/ _7 z! D [6 A* y& X9 m' O
比如,“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署名中体现的是和大学的合作关系,但其科研产出是在其自身主导、独立完成的体系内产生的,这与将该成果直接归为高校的学术贡献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打个比方:如果一所高校的“附属中学”在某场科研竞赛中获得世界冠军,通常并不会将这枚奖章计入该高校的科研排名,因为尽管“附属”,它是一个不同的教育层级、拥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评价体系。(大学属于教育部体系,资金来自教育部;医院属于卫健委体系,资金来自卫健委)因此,“署名有附属”不能自动转化为“成果归属高校“。- ]# t. P' y3 ]" B/ k9 T$ T2 y* J
7 n8 e1 r: V2 z; v0 s
3. 确实目前如 Clarivate 和 Nature Index 在部分排名统计中,会将附属机构的数据与高校合并处理。但注意Scopus、SciVal、Web of Science 等许多数据库均支持对高校与附属医院进行独立统计,Scopus 就明确将复旦大学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分开处理。这恰恰体现 分离是可行且被认可的技术选择。Scopus 内部提供机构 ID 区分功能,能分别识别“Fudan University”与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或 “Zhongshan Hospital”。因此,他们的数据是分开管理与展示的,并不会自动将医院成果合并至“复旦大学”统计中; f7 L$ T0 \/ M# X
4. 正是因为已有统计方式存在问题,才希望引发反思和讨论,并非简单重复已有排名。如果有人认为其他机构统计的更加专业,去看机构的即可。对于发出来的统计,每个人也都有质疑的自由,我也基本都有礼貌回应,至于愿不愿意费功夫,那是我自己的事情。部分附属机构的汇总我也看了,并发了出来。我并不是医学院的,也不是业内人士,很多内容基于自己的理解,认识也会有偏差,欢迎指出错误。
% _' x( [1 i$ q- e
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已经讲的差不多了。 ; u b |1 O& ^$ a
& q3 l8 `' K6 a! {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