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Johnny

202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化学部105人,哪些上得概率大?

  [复制链接]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yhh  c- M/ [3 R1 l2 L* x* x8 Z
2006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年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任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任福州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现任Science China Chemistry、分析化学等刊物编委。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医学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方法学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已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其中发表在Natur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影响因子大于10刊物的论文30余篇。发表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16900次(H因子=67),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2100余次。: ~3 F0 n; p# v; [

5 n* F. b9 T; w; u9 O发展了“溶液制备型纳米闪烁体”的概念,研制了“钙钛矿闪烁体X射线平板探测器”,发明了“柔性高分辨X射线发光成像”新技术,研发了超高分辨率科学级CMOS光锥耦合X射线相机;报道了基于X射线发光的生物分子测量新方法,建立了低辐射剂量的X 射线光动力治疗新技术。 其研究成果“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入选“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fxh7 b, v5 ]& S- K
在单分子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性成果:建立了多种定量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单分子研究新方法,发现了化学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新的分子基础。如提出DNA核酸适体-蛋白质单分子力谱法,为核酸适体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利用高亲和力的核酸适体探针,发展疾病诊断治疗新技术,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和候选药物;建立活细胞蛋白质化学计量比分析和单分子运动显微成像分析新方法,提出细胞信号转导蛋白激活与转运的新机制,发现小分子药物与纳米材料调控细胞信号的新功能。相关成果在PNAS,JAC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两次担任科技部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所发展的单分子水平分析新方法为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先进的研究工具;应用单分子方法,在细胞信号传导及其化学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科学发现,为推动活细胞单分子水平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D# \% _2 O- j+ {4 B! N" l

5 s- d/ l8 V2 T: A. |2 B% c曾担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等, 现任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化学会第29、30届理事会理事, 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活动;自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作为共同分会主席组织每届化学会年会的纳米生物分会;为纳米生物分析化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2014年成立以来,两次荣获化学会优秀分支机构奖, 并获2019年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应邀担任Science China-Chemistry、Chinese Anal. Chem.、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等国内办的SCI期刊编委, 为办好学术期刊、促进学科发展出力;已指导毕业博士和出站博士后40多人,为学科发展培养教授、副教授、青千等人才。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与人类健康”委员会国家代表(2018-2019)、衔称委员(2020-2021),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Anal. Chem. 副主编,SCI国际期刊Int. J. Nanomed. 、ChemPhysChem等编委,为化学会的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part,谱学分析与成像,可以看成2谱学vs2成像吧,其实tb的方向也有成像相关的,还是那句话分析这条路,不知道谱学和普通分析会不会抢名额。如果你选择,4选1你会选谁?也可以谁都不选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sa教授多年来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在核能放射化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他主持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及延续资助项目、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等科研项目,提出了放射性核素精准识别理念,并应用于乏燃料后处理、核污水处理、核事故应急等领域中,为解决镧锕分离、含氚废水处理、铀骨骼促排等放射化学领域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案,并已初步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军事医学研究院等单位实现应用,作为末位通讯作者在Nature (2篇)、Nat. Sustain. (2篇)、Nat. Commun. (6篇)、J. Am. Chem. Soc. (14篇)、Angew. Chem. Int. Ed. (16篇)、CCS Chem. (5篇)、ACS Cent. Sci. (4篇)、Chem (7篇)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篇,全部论文被Science、Nature等期刊论文引用评价超过19000次,授权国际专利3项,中国专利21项,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腾讯科学探索奖等,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l; J$ o) M9 q- e& v* }, _
0 p! W+ e+ Y$ {5 X4 z" K# q% O
在苏州大学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放射化学研究团队,面向我国核能发展及核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我国多个重大涉核工程和任务中瓶颈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我国现阶段紧缺的放射化学青年人才。曾作为我国唯一的大会报告人参加国际权威放射化学会议(APSORC-2017),向国际同行详细介绍了我国放射化学学科的研究进展。入选中国化学会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人(代言94号放射性元素钚)和国际纯粹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人(代言92号放射性元素铀)。多次作为主讲人参加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基地组织的大型科普活动,向民众讲授放射化学基础知识,旨在消除”谈核色变“传统观念。2021年入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后,多次参加共青团青年宣讲活动,向青年学生团体讲授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并详细介绍了放射化学学科发展史。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zyf
& z( w- I, F% B6 u; K) L8 L 1964年11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汉族,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西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81-1985年,南京大学化学系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从事催化剂表面化学研究,获理学硕士学位;1992-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开展了薄膜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日本爱媛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 ~( s* f; P2 X3 a( H# C4 Q  |" @% G: ~" Z: C5 [. \, p
  1988年7月到现在,一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从事薄膜材料、纳米材料、环境催化以及光催化的研究。目前,在开设的课程有:仪器分析本科生课程、电子能谱学、材料分析化学、高等分析化学等研究生课程。出版专著三部(纳米材料测试与表征技术,材料分析化学,光催化:环境净化与绿色能源探索)。 承担了科技部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同时,还承担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有关吸附净化材料、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空气和水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多项环境净化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年基金的资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二),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发表SCI收录论文560篇,ESI高被引论文50余篇;论文总引51000余次,H因子130,连续入选Elsevier和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 Q- c8 W  @6 }6 k9 ~0 d
  现担任Scienc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EE) 创刊主编,Applied Catalysis B 副主编,Green Carbon副主编,中国感光学会副理事长兼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室内与车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新手上路

Rank: 1

3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化学部热闹,貌似其它学部的讨论贴十分少见呀。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czw教授积极探索并突破环境中新污染物的质谱筛查方法,开发基于质谱代谢组学的环境毒理研究新方法,提出了环境质谱新概念。他创建了我国首批二噁英实验室之一(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Pilot Laboratory")及环境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浸会大学),培养了大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才。环境新污染物6PPD-醌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不清,缺乏标准品制约了相关研究。他迅速开发了6PPD-醌标准品合成方法,并发现了该类物质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新证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并引发大量后续研究, 同时他也为美国华盛顿州生态部、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局、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标准品并建立合作关系。他的PPD-醌研究工作在Environ. Pollut.杂志上的综述文章中受到高度评价,成为在该论文摘要中被突出强调的全球唯一作者。目前,蔡宗苇教授在Cell,Proc. Nat. Acad. Sci.、Nat. Protoc.等杂志上累计发表SCI论文800多篇,他引次数27000次以上,H影响因子79(Scopus)。2003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13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2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并在202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czw是我国在新污染物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在国际国内相关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
5 v. r$ g3 q, x: T5 \" f7 @9 j* V- z
作为一位杰出的分析化学家,czw教授是我国最早提出环境质谱新概念的科学家之一。他建立了一系列环境质谱分析新方法,以及基于不同电离方法的质谱成像新技术,涵盖多种动物器官和整体成像、植物原位成像和三维肿瘤细胞球成像等。他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提出建立三维立体质谱成像的新方法,他的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蔡宗苇教授从2009年开始连续3次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聘请编写《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报告》,相关研究在国际具有较强影响力;在科学传播方面,他多次受邀在社区和公众媒体介绍最新环境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和人体疾病/健康的关系,2022年在香港地区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双酚S会令乳腺肿瘤增生”和“牙膏中存在的三氯生成分会损伤肠道,成为引发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元凶”的研究结果,极大提升了化学在社会中的形象。此外,蔡宗苇教授还积极参与中国化学会的建设与发展,他组织和参与了多次国内、国际化学会议,在41届国际二噁英大会和17届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国际研讨会担任会议共同主席并做大会报告,促进了中国化学界与国际化学界的互动,为中国化学会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 |$ q+ ]4 i( d7 }2 m! F$ x6 R
其实我一直感觉他也是谱学分析的啊hh,但这次显然是环境的赛道了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lz
% Q, Z9 s$ h9 I! t我国重金属产排量全球第一,污染形势极为严峻,当前重金属污染防治已经进入深水区。传统环境化学理论关于重金属以游离或矿物形态存在的认知,无法填补真实环境和污染控制过程中重金属以高活性微纳尺度细颗粒赋存这一认知空白。候选人长期从事纳米科技及重金属污染控制化学研究,致力于利用纳米科学与技术解决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科学问题。她揭示典型环境细颗粒的超强活性及反常效应,创建了表界面调控细颗粒快速生长深度分离重金属理论,发明了重金属危废细颗粒矿化法资源化治理技术,突破了废液、废渣治理中重金属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发表 SCI 论文436篇,包括通讯/第一作者论文JACS、PNAS、Angew Chem、ES&T近20篇,SCI引用2万余次,h指数77。获授权发明专利 140 余项。原创理论成果在我国特/大型环保、化工、冶炼企业工程化实现技术验证并工程应用,实施工程40多项,覆盖我国2/3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获省部和行业一等奖 4 项, 获光华工程科技奖、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等荣誉称号,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革新做出重要贡献。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pbc& A( ^: J# f2 m5 I
环境学院副院长、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主任、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有毒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 ]  u- o8 q; e  P) S5 y1 i

& w$ t* C% R- c+ m; z. x研究方向& X- F5 T# D4 {; J5 M0 n1 E
深度水处理与水回用、水处理纳米技术及原理、高级氧化/还原技术、水质分析与评价等* E8 t4 w2 h. U' u6 p) V
: `' g. S5 N: y& g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青、重点、国际合作、面上等)等;在PNAS、Nat Comm、Angew Chemie、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Adv Funct Mater、Nano Lett、《中国科学》系列等刊物发表论文398篇,其中NI期刊论文100多篇,论文总引用>32000次、H指数96,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逾160件,其中80多件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0 O* {8 z" n5 [  L, ^2 |$ q& \* n

5 t+ E/ [1 Z. B. E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等重要科技奖励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yms
! h5 j; {" L* x( d2 t& m北京大学长聘教授(FULL Professor with Tenure)(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生物气溶胶实验室负责人。长期从事生物气溶胶与空气毒性与健康效应研究。获美国Rutgers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入选北京大学“百人计划”。在生物气溶胶采集监测与其传播疾病、大气生物与耐药基因传播以及颗粒物的毒性等研究做出突出贡献,创建了空气生物安全防御系统BioSTAND®,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于北京冬奥新冠肺炎气溶胶传播防控。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Angew Chem Intl Ed以及ES&T等SCI刊物上发表130多篇,被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以及美国化学协会CE&N选为研究亮点报道,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多项。曾获国际Kenneth T. Whitby、Marian Smoluchowski等青年气溶胶科学家杰出贡献奖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生物气溶胶实时监测危害预测与控制技术”)与第4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GREATpa”技术)。组织召开生物气溶胶香山科学会议(2017)以及耐药基因香山科学会议(2019),发起全国生物气溶胶研讨会。指导的博士生论文获美国气溶胶协会Sheldon K. Friedlander杰出博士论文奖,获颁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2020年获评北京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标兵, 2021年荣获中国十大生态环境科技进展、J Aerosol Sci 刊物卓越研究奖。2021年,要茂盛“接榜挂帅”入选广州实验室首批项目PI。 现任国际刊物J Aerosol Sci的副主编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 U& I0 g5 U4 F9 D3 Z9 P- H* I) v5 n$ w9 q
这里有个问题,他说的技术奖,2016二等,搜不到。。。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part,环境小队,你看好谁

高级战友

Rank: 4

687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yong 发表于 2025-10-4 01:08% P( h# M/ a* j% ^. o' l
无机我是外行,个人观点gl吧
2 B$ r. L% d+ V! ]- D% Q* k1 n
毕竟有自2,不过2013年都拿了,为啥迟迟未上……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爱diesel 发表于 2025-10-4 21:531 ?- B# ~4 J' g% ?( K
毕竟有自2,不过2013年都拿了,为啥迟迟未上……

- c+ q/ e2 H& [' y无机的自二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积累了很多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爱diesel 发表于 2025-10-4 21:53
% J5 f- z$ N0 h' a毕竟有自2,不过2013年都拿了,为啥迟迟未上……

9 @4 m8 J$ T4 p, N$ V$ [: s这次可能是最后一哆嗦,所以我留了个位置给gl,不行的话也许就无缘了,新人的自二也真心很多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要出结果了吧?顶多1个月就有消息了。

新手上路

Rank: 1

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yong 发表于 2025-10-2 22:582 m& l6 |" l4 m& G( `8 ]
终于等来了来问无机的,感动,你觉得他希望大吗
( d& x- v% w/ V4 H' `( [& `
感觉难度有点大,张华,李晋平等在类似领域都更强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wyraul 发表于 2025-10-4 21:003 j4 {: S6 N4 r. t+ i  F; y# k
还是化学部热闹,貌似其它学部的讨论贴十分少见呀。
: z9 Z5 G  K) D( U' x' J! V
hh确实,我都没太找到其他学部相关的讨论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水楼台 发表于 2025-10-5 18:405 i. \  }7 _: K  K' i
马上要出结果了吧?顶多1个月就有消息了。
" K( J- q4 \& E
至少11月去了,不过也快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Melon 发表于 2025-10-5 21:30$ O+ L5 P) d" g1 [0 J
感觉难度有点大,张华,李晋平等在类似领域都更强

# _: v8 [& v, k1 w0 B2 s, b收到!感谢互动,ljp今年在碳中和和hwy不是一条道,张华老师能再详细介绍下他的优势吗hh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zxb发现小分子荧光探针有序组装及性能调控原理,成功实现具有疾病诊疗应用前景的长时间原位成像:发展了核酸液相结晶等荧光探针有序组装新原理,提高探针在复杂生物体系中的稳定性;提出了催化分子信标等荧光探针性能调控新策略,提高荧光探针检测灵敏度;开发了固态发光探针等成像新体系,提出细胞和活体水平精准生物成像的新方法,成功实现具有疾病诊疗应用前景的长时间原位成像。以上成果创新性显著,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部分成果具有国际引领性,不仅有助于生命现象本质的探索,还能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新方法,对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t$ R) b6 Y+ ?
3 m) @5 O  C9 K) ~$ Z$ o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健康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科学研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临床需求,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开展“动脉粥样硬化表观遗传相关活性氧的纳米检测”相关基础研究。针对原位精准成像的科学难题,潜心“从0到1”的基础研究,提出沉淀型抗扩散固态发光探针新原理,开发细胞和活体长时间原位精准成像新技术。以上研究不仅推动了化学与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发展,还促进了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团队的成长。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tb
4 [! X3 r' C: Q0 t( n理学博士,崂山实验室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所领导的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从事分子及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绿色化工、半导体芯片材料与纳微反应及太阳能化学转化与储存等方面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引用达30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以首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 z0 n3 j! Y% s& ?% a7 _: S/ N5 V2 B4 J
! r! m- X# E( q! u3 s; q
tb致力于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化学科学传播,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长期担任《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顾问编委、《Scientific Reports》、《化学学报》和《分析化学》杂志编委;2002年应邀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作为大会主席主办第24届“DNA计算与分子编程国际会议”国际研讨会,来自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大会/特邀报告;以基地负责人的身份推动建成了依托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和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质性合作;此外,多次面向科技工作者就科学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进行讲座,并进入中小学进行化学相关科普讲座。
$ s0 O, c) f: |2 i! E
2 U& ~6 J. w/ w' M我感觉他是最稳的一个,手里三个奖还不能兑现吗,甚至你宽点也有成像的事,在我这儿他和张是一二号,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ty课题组以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活性小分子、核酸、蛋白质等为研究对象,在鼠脑、神经突触和神经细胞三个层次,获取其定性定量信息、研究其分布成像及动态变化为总体目标。构建高选择性高准确度的电极微阵列活体分析新方法,获取鼠脑中相关化学分子的二维信息。与此同时、进一步发展以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为核心的增强光谱新方法新技术,获取细胞微区的分子浓度、分布成像和动态变化等多元信息。在此基础上、研究神经细胞病变过程中、生物小分子之间及其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动力学,为深入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信号通路提供基础,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预防和治疗大脑疾病提供分子学基础。迄今以通讯联系人发表了相关成果论文114篇,包括Sci. Adv. (1)、JACS (2)、 ACIE (14)、AC (23)等。所有论文他引11380次,2019年入选Elseviver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受邀撰写为系列神经化学分析工具类英文丛书撰写章节。目前担任ChemComm副主编和《高等化学学报》副主编。. S+ g, Z: Q/ m& Y
2 j0 @6 \0 H9 {  f0 R
田老师应该是可以算电分析化学,这个领域马上就全变资深了,所以也可以关注下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whl
; Z8 w, _2 r4 H: u6 I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环境毒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核酸修饰与分子毒理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国际团队负责人。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5年,留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05年12月,应聘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自由申请)项目等。曾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4,排名第一)、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两次(2015和2020,均排名第一)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997)等。主要从事高灵敏DNA/RNA修饰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先后研发出细胞中DNA信号干扰物游离核苷酸的高效去除技术、DNA盐桥修饰磁性微纳颗粒的高效富集及原位酶解技术、碳酸氢铵增强质谱离子化效率技术等,将检出限由百万个细胞降低至20个细胞。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发现维生素C具有增强DNA去甲基化活性的辅助因子功能,这是一项关键性突破,为探索维生素C及其类似物在抗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新功能“开启了大门”。通过运用代谢编码示踪技术和高精度质谱分析方法以及合成出特异性识别单个DNA腺嘌呤甲基化修饰的超亲体蛋白,首次在高等生物果蝇中检测到复制后的DNA腺嘌呤甲基化修饰的存在,赋予了DNA腺嘌呤甲基化的“第二次生命”,这一成果被刊登在Cell杂志的封面论文上。成功研制出世界先进的毛细管电泳装置,该装置能够与超灵敏的激光诱导荧光、基于分子转动的荧光偏振以及单分子荧光实时成像等技术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距离作用增强荧光偏振响应”机理。所建立的DNA甲基化及去甲基化的功能分析方法已成为国际上的标杆。已发表SCI论文265余篇,包括Cell、Nature、Science、Cell Res、PNAS、Nat Commun、JACS、EST、Anal Chem等。Web of Science他引12800次。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pdw% A9 k3 X  W/ Z0 }
长期从事量子点单病毒动态示踪分析方法研究。围绕病毒感染多重动态微弱信息的高保真转换和获取科学难题,提出多级结构综合平衡调控策略,制备出满足单颗病毒标记要求的性能优异的荧光量子点标记物;提出胞内生化反应途径与病毒复制过程时空耦合策略,突破病毒多重标记难题,创建了量子点单病毒实时示踪新方法,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了单病毒感染多重时空动态信息获取分析的新手段,引领了国际病毒示踪领域的发展,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和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开拓量子点生物检测技术(用户超千家)。突破了量子点耐250℃高温共熔挤出加工及非隔离环境下耐光、热、水、氧的稳定性世界难题,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宽色域量子点光扩散板的实际应用,已用于200多万台量子点电视,为量子点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经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鉴定“该项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入选《“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均排名第一)。在Nat. Protoc.、ACR、JACS、ACIE、Chem. Rev.等刊发表论文43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6件;作邀请报告256 次。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插一句,与浙大,华南理工不同,南开上交把各自的三位候选人均匀分到三个赛道,回来可以看看这两波策略哪个更成功?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cx
* s; g1 |) {/ b* s' J& }/ R+ U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分析、理解和操控生物学过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研究途径。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兴趣集中于化学糖生物学。针对在聚糖功能研究中缺乏直接有效的分析工具这一困境,开发了一系列在活细胞和活体水平进行聚糖标记和解析的化学方法,解决了领域中的三个难题:1)具有细胞选择性和组织特异性的聚糖代谢标记;2)特定蛋白上聚糖的活细胞标记与成像;3)糖蛋白及糖基化位点的定量组学分析。更进一步地,利用这些化学工具,研究并揭示了糖基化在神经突触连接、肿瘤生长、心肌肥大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若干重要生物学功能。所开发的化学生物学方法被国际上众多实验室采用,为研究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kh致力于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新研究。研制了农药、重金属、生物毒素、抗生素等高特异性识别抗体,建成了中国国内覆盖面最广、种类最齐全的食品安全用抗体库,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研发的食品安全用检测抗体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截至2022年5月),部分试剂打破了中国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尤其是重金属及部分农药免疫检测试剂与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外空白,引领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产业的持续发展。研发的检测试剂盒产品服务于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国家行动计划。率先提出了基于等离子手性的定量分析新方法,实现了单分子水平的超敏检测。提出与生物分子结构域“尺度与构象”匹配的手性纳米颗粒制备策略,获得了媲美天然蛋白质功能的手性纳米探针,应用于重大疾病的分析与诊断
# R: ?1 e2 N% {5 ?2 B! {( X( t5 P. `* W" e
1981年10月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手性纳米结构与生物效应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Nature, Nat. Chem., Nat. Biomed. Eng.等。全部论文他引超过18000次。获得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学创新研究教育奖,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16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5届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 part,分析部分全面完成,欢迎来讨论,下一个会进入讨论最热烈的有机赛道

新手上路

Rank: 1

3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黄浩当选几率大吗?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covsno 发表于 2025-10-5 23:36* i3 d- ^) P5 Z. A
杨黄浩当选几率大吗?

0 }! g3 Q6 p- d, T应该说有几率,在谱学目前这四位里他是我的首/次选(另一个我选rb)但这四人放在分析环境大赛道下貌似没有国奖优势,因此目前是有几率,但个人感觉几率不是特别大的那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0-7 03:22 , Processed in 0.1784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