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play 发表于 2025-3-9 23:07:22

本帖最后由 xxxplay 于 2025-3-10 00:13 编辑

何须更问 发表于 2025-3-9 22:34
以前那篇文章找不到了,完整的对比了7年上四中的概率,姓名单位都是完全标注的,后来国家禁止删除,真的 ...
全国10%,成电5%,这是你说的,看怎么打你脸,

网上青千数量,有到17年的青千入选人数,成电是63人,

成电17年前青千中入选领军的人数,计算机2人杨、宋,基础院2人,集电1人罗,物理1人马凯学,电子3人王超、康、毕,医学1人王,生命1人陈,另外一位外籍青千去了香港当教授了,合计11人了,算香港教授12人了,这是以公布的,还有未公布未知的,
另外,入选63人,还有很多没到岗的,或离职未知情况的,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9 23:12:49

xxxplay 发表于 2025-3-9 23:07
全国10%,成电5%,这是你说的,看怎么打你脸,

网上青千数量,有到17年的青千入选人数,成电是63人,


还漏了很多,康凯,毕磊

xxxplay 发表于 2025-3-9 23:36:32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9 23:12
还漏了很多,康凯,毕磊

生命学院陈意钒也是领军

何须更问 发表于 2025-3-9 23:49:25

计算机只有一个,杨。宋是同济的,上没上并没有确定,如果你把走了的也算上,那些走了的青千是不是也要算在分母上?基础院只有两个,邹和董是杰青,王和邓才是青千。

何须更问 发表于 2025-3-9 23:50:12

xxxplay 发表于 2025-3-9 23:36
生命学院陈意钒也是领军

这个不是,他青千好像是南方科大的,又出去了几年,拿的千人回国

xxxplay 发表于 2025-3-10 00:10:43

本帖最后由 xxxplay 于 2025-3-10 00:19 编辑

何须更问 发表于 2025-3-9 23:49
计算机只有一个,杨。宋是同济的,上没上并没有确定,如果你把走了的也算上,那些走了的青千是不是也要算在 ...
走了的算分母,可以的

宋确定上杰青了,你可以去查,

人员修改了,加上医学的王,生命的陈存疑,

有些未到岗的,

已知的,晋升领军的总数,总体出入不大,

10%/5%的说法,打脸足够了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10 01:21:17

泥电本科招生是出新招了?互联网+改成人工智能+ 英才改成ece拔尖?不知道扩招的100人是不是招的计算机

iKo 发表于 2025-3-10 10:04:49

成电不错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10 12:53:53

挺好的,大量扩张,提高校友的数量。增加社会影响力。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10 17:00:21

智元机器人的稚晖君不是电科的吗 怎么一点都不宣传一下 铺天盖地的只有华为前天才少年 泥电这不蹭一下吗

xxxplay 发表于 2025-3-10 23:14:14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10 17:00
智元机器人的稚晖君不是电科的吗 怎么一点都不宣传一下 铺天盖地的只有华为前天才少年 泥电这不蹭一下吗 ...

不错,在这波创新浪潮中,成电学子站起来了!

机器人研究,学校要加油了,是个机会,能带动机械,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sylotto 发表于 2025-3-11 09:31:42

学校官网更新校领导信息:新上任一名副书记韩旭东(原任西南大学副校长)和一名副校长李会勇(原任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部长),胡皓全卸任副校长,武好明卸任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2 20:09:23

关于工科专业粗放型设置问题。我国工科专业设置主要借鉴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大多是按工业门类细分的技术支撑体系设置。几十年来,该模式为我国工业体系培养了大量又红又专的人才,但如果我们仍按这种思维不断细分下去,显然是不行的。这既不符合现代工程科技的突破点大多从应用侧爆发的实际,也不符合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更加强调系统性知识的规律,因为传统的细分法容易将知识碎片化,稀释教育资源和弱化知识的集成性。一般说来,分得细时好跟跑,分得粗时好领跑。因为分得越细,学得就越快,但当并跑多了时,就要分得粗一些,分得越粗,人的综合交叉能力就越可能发挥出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综合交叉集成上是有天赋的。因此,建议从行业特色高校开始,鼓励学校从系统、整机、型号、产品和产业新业态、应用新场景出发,向下梳理学科专业方向。比如可以设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无人系统、低空经济、新能源、5G/6G通信等新质生产力为大类专业或专业集群,而非传统自下而上搭积木式的堆积知识,如从材料→元器件→组件→部件→整机的正向技术梳理。如果能这样拆积木式地从系统出发,粗分专业进行培养,那么,学科交叉、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未来技术的成果就可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最后,关于师资队伍多元化问题。我国大学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培养的优秀博士,往往没有工程技术背景和经验,更缺乏工厂、企业、大院大所生产和产品研发一线的锻炼,所以容易出现工科理科化、理科论文化。教师的来源如此,其培养的学生就更容易纸上谈兵,以论文取胜。因此,建议大学鼓励现有师资在晋升职称前,应有1至2年企业、院所顶岗实训的经历,若能挂职院所副总师更好。同时,鼓励新进青年教师要有2至3年企业工作经历,以解决工科教师缺乏工程技术背景的问题。当然,也鼓励部分企业的资深工程师50岁后到大学兼任部分教师工作。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2 20:18:14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9 18:36
海优基本是泥电老师群体前10%的水平。不写出来待遇,不影响给待遇。

物理学院从2024-2025更新了6个青年人才(1优青(肖,华科的优博多找点挺好)+5海优(陈,朱,沈,李,刘)),1个百人计划(苏),王任/王志伟那几个年轻老师也感觉很不错。

如果乔梁、严鹏能上杰青,那就进一步打开局面了。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2 20:45:53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1 00:39
人才第一战略:

2023.01-2025.02,新增领军人才公开47+8(公示中)人


通信学院国家级(青年)人才50余人了(去年口径是40余人),抗干扰有10余人,人才数量上来了,领军人才还不太硬。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2 20:49:44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1 00:41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计算机:重大重点类项目 6 项,其中重优基金 1 项(重大项目,全国 10 项)、重点研发 ...

科技厅调研得出点成绩吧!

3月11日,电子科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座谈会在清水河校区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校长胡俊出席会议并致辞,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路松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王成,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为,二级巡视员张宝义等出席会议,副校长徐红兵主持会议,双方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进行了交流研讨。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还调研了学校量子实验室、中国-古巴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国家“****”联合实验室。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参加调研。
  3月4日,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路松明一行来电子科技大学调研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及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校党委书记曹萍,副校长徐红兵、罗光春陪同调研。
图片
  路松明先后参观了智能协同计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智能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中国-古巴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国家 “****” 联合实验室,并听取研究成果汇报,详细了解各实验室和平台在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对电子科大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省科技厅将大力支持电子科大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希望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为四川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3 18:55:14

根据《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川科基〔2024〕7号)相关规定,现将拟建设的“基础数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非经典信息科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公示。

lyy9001813 发表于 2025-3-13 20:19:58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3 18:55
根据《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川科基〔2024〕7号)相关规定,现将拟建设的“基础数学四川 ...

哪个是我电的?

银杏大道南 发表于 2025-3-13 20:39:00

lyy9001813 发表于 2025-3-13 20:19
哪个是我电的?

拟建设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名单


序号

中心名称

学科

依托单位

1

基础数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数学

四川大学

2

非经典信息科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物理

电子科技大学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13 20:51:11

银杏大道南 发表于 2025-3-13 20:39
拟建设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名单




一人一个啊 可以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6 11:35:33

3月15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 AI for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暨电子科技大学控制学科研讨会在清水河校区举行,东北大学柴天佑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院士、国家基金委信息学部原常务副主任张兆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龙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刘德荣教授、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山东大学王聪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霸东教授、东北大学刘腾飞教授等高校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人工智能与控制科学工程领域进行了研讨交流,副校长程玉华出席会议并致辞。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6 11:36:22

学校科研工作要坚持“三个四”工作法,紧密围绕“四个面向”和“四个极”要求,积极参与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大工程、大任务,培育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之年,要提前做好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国家需求前瞻做好战略部署,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科研梯队建设,培育创新文化与生态,统筹匹配资源。希望未来大家继续发挥协同作战合力,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关键领域发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为学校未来十年发展“跑好第一棒”,为科技强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6 12:02:48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13 20:51
一人一个啊 可以

量子互联团队+集成光子团队。
基础院逐步从独立PI向精华大团队作战转型了。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17 02:45:57

第六轮学科评估a类能超过10个吗

madeinuestc 发表于 2025-3-17 08:46:23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17 02:45
第六轮学科评估a类能超过10个吗

看按什么规则评估,有个主观分,如果不是像电子那样做到登峰造极,那即使到了A的水平,也有可能被主观到B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7 09:29:24

madeinuestc 发表于 2025-3-17 08:46
看按什么规则评估,有个主观分,如果不是像电子那样做到登峰造极,那即使到了A的水平,也有可能被主观到B ...

现有6A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光工、仪器、管工,整体有进步但大家都进步大概率还是维持现状。
新增3A类:集电、软件、网安,属于有传统基础学科,自身具备一定规模且十四五有进步。
冲刺2A类:生医、机械、材料,属于有一定基础且十四五有单项突出进步,但生医和机械规模小

lyy9001813 发表于 2025-3-17 10:38:49

看第六轮模拟结果,还是不尽人意,第二梯队学科还是要加强

picker 发表于 2025-3-17 11:11:02

网安a类不稳吧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7 11:33:34

picker 发表于 2025-3-17 11:11
网安a类不稳吧

网安学科分母增大了,十四五期间小松爆发力十足,且计算机有两个二级实体单位支撑可以分流资源。

lyy9001813 发表于 2025-3-17 11:35:41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7 11:33
网安学科分母增大了,十四五期间小松爆发力十足,且计算机有两个二级实体单位支撑可以分流资源。 ...

小松今年再跑一趟院士选举,下次能不能上啊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查看完整版本: 【成电有为】电子科技大学2025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