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icon 发表于 2025-3-21 18:03:16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17:58
科学院更难,技术发明奖在科学院根本就不好用

自二可能好用点 技二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lyy9001813 发表于 2025-3-21 18:24:55

Pinnicon 发表于 2025-3-21 18:03
自二可能好用点 技二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奈何这么多年一直没突破啊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18:45:33

主要技术进步奖比起自然科学奖含金量还是差太多。技术方进步奖的量比自然科学奖多太多。

迷雾白狐 发表于 2025-3-21 19:18:54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18:45
主要技术进步奖比起自然科学奖含金量还是差太多。技术方进步奖的量比自然科学奖多太多。 ...

23国奖自248项,技二54项,通用来说自然一共49项,技术发明才45项。胡俊是技术发明。哪来的量多太多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19:53:09

迷雾白狐 发表于 2025-3-21 19:18
23国奖自248项,技二54项,通用来说自然一共49项,技术发明才45项。胡俊是技术发明。哪来的量多太多 ...

一个自然抵两个技术和发明奖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21 20:21:43

国家要推risc-v 泥电有机会分一杯羹吗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21:01:13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19:53
一个自然抵两个技术和发明奖

23年国奖自然和发明差不多,发明和进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才是主题。

mattoid 发表于 2025-3-21 21:27:09

本帖最后由 mattoid 于 2025-3-21 22:14 编辑

上一届只有一个发明二等当选院士的:

黄辉:中北大学78级校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此外还有其他科研成果和荣誉,如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等,于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时贵: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同时在岩石力学领域有诸多创新性成果和贡献,如发现并命名抗剪强度“三性”等,于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庆华也就2个科2,一个还是当选的十五年前的。


学校没有控制、具身智能的领军人才?这个领域的各大会,主流的学校都有,没有成电的影子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22:11:51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21:01
23年国奖自然和发明差不多,发明和进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才是主题。

面对现实,少自我安慰,直面差距,踏踏实实奋斗。成电一堆科技进步二等奖,上不了院士就说明了问题。学校一直没有自然科学奖。

今晚打老虎 发表于 2025-3-21 22:16:13

mattoid 发表于 2025-3-21 21:27
上一届只有一个发明二等当选院士的:

黄辉:中北大学78级校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他以第一完成人 ...

有,程洪,万人领军,控制学科,外骨骼机器人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3-21 22:23:24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21:01
23年国奖自然和发明差不多,发明和进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才是主题。

       国奖改革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21 22:25:03

具身智能这方面还真是落后的 目前的大热门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21 22:25:28

但是risc-v这块推国产替代估计是真有机会的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22:32:27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3-21 22:38 编辑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22:11
面对现实,少自我安慰,直面差距,踏踏实实奋斗。成电一堆科技进步二等奖,上不了院士就说明了问题。学校 ...
上不了院士的根源在四大巨头,有投票权时期没传承门人在泥电。
电子材料四大金刚异军突起就是靠发明和进步国奖(2+2+4+3),目前看李、邓,蒋 上三个的概率非常大,张虽然没上但准院士水平毫无疑问。

杨正林院士一个进步二等不也上了中科院院士。

张xs, 胡校,要是再拿一个进步二等,上岸的概率极大。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22:33:52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21 22:25
具身智能这方面还真是落后的 目前的大热门

请稚晖君担任机电或者自动化AI首席教授

sylotto 发表于 2025-3-21 22:47:37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22:32
上不了院士的根源在四大巨头,有投票权时期没传承门人在泥电。
电子材料四大金刚异军突起就是靠发明和进步 ...

成电内斗、自己人搞自己人的作风不改,老蒋、老杨都不可能能上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23:07:59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1 09:58
物理学院更新2024年度第7个四青人才(第6个海优)!!!国家级人才来到17人。。。

胡jx,国家级青年人才 ...

物理学院与基础研究院融合发展!

物理学院王志伟研究员展示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量子技术在亚原子尺度粒子物理研究及早期宇宙引力波探测中的关键作用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汤迎教授则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开放量子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AI与量子计算相结合的新思路,推动了量子技术在智能化。
四、圆桌讨论:机遇与挑战


  在圆桌讨论环节,学者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 电子器件如何适配量子计算? 当前量子计算仍主要依赖超低温超导体系,但集成光电子和新型半导体材料能否提供更稳定、更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 量子传感能否提升传统电子测量技术? 量子传感技术已经在磁场测量、惯性导航等领域展现出卓越性能,如何进一步推动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 跨学科合作如何落地? 物理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如何形成更紧密的合作模式,加速交叉研究的技术突破?

  物理学院乔梁教授、肖旭教授等十余位学者畅谈合作愿景,倡议建立多学院联合科研平台,定期举办主题沙龙。王志明院长总结指出:“电子—量子融合已从理论构想迈入技术攻坚期,需以沙龙为纽带,加速人才、技术与产业资源的立体化整合。”

  会议最后,物理学院副院长杨元杰教授对参加研讨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了感谢,强调电子-量子融合发展依赖于电子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希望物理学院能与相关的几个学院,特别是与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谋划电子-量子融合发展。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2 09:09:22

今晚打老虎 发表于 2025-3-21 22:16
有,程洪,万人领军,控制学科,外骨骼机器人

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军人才,应该是机电学院彭倍教授(万人领军),在天府绛溪实验室建设前沿研究中心和智能机器人训练场。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2 09:10:25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21 22:25
但是risc-v这块推国产替代估计是真有机会的

集电学院有一些合作项目。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2 09:19:12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3-22 09:27 编辑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1 17:58
科学院更难,技术发明奖在科学院根本就不好用
胡校参选肯定是工程院,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

龙游县出了6个两院院士(好像其中3位是出自一个乡镇小学)!!!

汪燮卿(工程院,资深)
郑树森(工程院,医学)
杨小牛(工程院,信电学部,23胡校国奖提名人)
吴丰昌(工程院,环境,2023科一获得者)
谢树成(科学院,地质)
李兰娟(科学院,医学)

还有两位23年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mattoid 发表于 2025-3-22 09:30:46

本帖最后由 mattoid 于 2025-3-22 09:34 编辑

这个代表不了什么,要相关学部的才行,在江浙的一些地级市和县级市算少的了:无锡宜兴32个人,不少江浙地级市出了100个左右院士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22 15:12:13

稚辉君说实话学校真得联系下,智元机器人也算是头部的具身智能的企业了,但是学校具身智能领域好像没有一点点影响力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3-22 16:35:47

kkkkccpp 发表于 2025-3-22 15:12
稚辉君说实话学校真得联系下,智元机器人也算是头部的具身智能的企业了,但是学校具身智能领域好像没有一点 ...

AI, 机器人以后都是公司的天下。本来就是进入商业化阶段了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3 09:41:44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3-23 09:49 编辑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17 14:09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该方向2023年2人当选(尼玛扎西-西藏大学、郑庆华-同济大学)。


参考ds输出,张xs教授的网络攻防研究方向是国家战略最为优先的方向,相对其他候选人有特定优势。以前弱势的圈层问题这两年得到了大幅改善!省校全力支持,2025完全可以全力一战!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新兴交叉学科及优先学科方向(2023版)
新兴交叉学科:跨学部交叉专业领域;
优先学科方向:微电子技术,传感器与遥感技术,精密仪器与测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与水声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系统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3 10:04:33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1 00:41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计算机:重大重点类项目 6 项,其中重优基金 1 项(重大项目,全国 10 项)、重点研发 ...

先进功率和射频器件与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一、基本概况

202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心依托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国家高端芯片发展规划,面向卫星通信、航空航天、新型能源、智能电网以及轨道交通对高频、大功率器件与集成芯片的迫切需求,聚焦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射频器件与集成技术,突破大尺寸高质量的材料生长、新型功率器件与系统集成方法、先进射频器件与电路设计以及封装等方向的研究,结合高校的原始创新研究和企业的实践创新平台及市场敏感度,加强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加速先进功率/射频芯片国产化、推动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

中心主任:罗小蓉 教授

技术委员会主任:苏东林院士

二、人才队伍情况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5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5人,高级职称人员48人,在站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69人,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形成了“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核心研究员”的人才梯度模式。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大尺寸高质量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

研究方向2:新型功率器件与系统集成

研究方向3:先进微波/毫米波器件与集成电路

研究方向4:先进封装与可靠性分析

四、科研条件

中心现有研发场地超5000平方米,目前已经拥有功率/射频器件及集成电路仿真设计平台、功率/射频器件参数晶圆级测试平台、功率/射频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参数测试专用平台、功率/射频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封装及可靠性分析平台等。

五、科研成果

中心在功率/射频器件与集成领域的顶级期刊、会议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00篇,主办和协办多个域内顶级国际、国内会议,其中2013年以来中心在功率半导体全球最顶级的学术年会IEEE ISPSD上发表论文数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973/173重点项目(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余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民口装备以及消费电子领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0余项,培养出国家级杰出人才和青年人才近20人。与龙头企业华为、中兴、华润微电子、华虹宏力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各研究所等相关企业联合开发100余款量产功率/射频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民用产品中,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突出经济效益。

mattoid 发表于 2025-3-23 10:54:56

本帖最后由 mattoid 于 2025-3-24 22:37 编辑

诺贝尔经济学奖比院士增选激烈多了,当年费里德曼和凯恩斯是对手,费里德曼让其弟子提前几年占据学术期刊,阻止对方加入,安插评委会主席位,同时让对手拿不到经济领域头部高校教职,削弱对手的影响力,从而最终拿到诺贝尔奖。小到奖项和期刊,大到诺贝尔奖,学阀间通过影响力互相干预也很难百分之百杜绝。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3 11:11:42

mattoid 发表于 2025-3-23 10:54
诺贝尔经济学奖比院士增选激烈多了,当年费里德曼和凯恩斯是对手,费里德曼让其弟子提前几年占据学术期刊, ...

这几位都很强,但似乎都是视频和图像方向,网络安全方向没有强力选手 (贾在信通组)
李肯立(1971年,湖南大学,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9科二、2023科二)、
史元春(1967年,清华大学、青海大学,2015科二)、
窦强(1973年,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9科一)、
冯丹(1970年,华中科技大学,2014技二、2023科二)、
田捷(196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科二、2004科二、2010技二、2012技二,15二轮)、
吴枫(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自二、2019技二,21二轮)、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4 12:25:31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3-24 12:32 编辑

借四川省人工智能发展东风,顺势而为!!!

(一)强化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攻关,实施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制”等方式,组织开展算力芯片、行业垂直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
(二)争取中央预算内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积极申报国家“人工智能+”攻关工程、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
(三)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省级创新平台创新发展,对处理器、机器人、协同控制等人工智能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年度运行绩效考核优秀的,给予定向科研项目支持。
(四)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对新获批的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获批的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按国家支持资金1:1配套。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3-24 13:19:05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4 12:25
借四川省人工智能发展东风,顺势而为!!!

(一)强化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攻关,实施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 ...

       {:3_46:}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4 13:27:49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3-23 10:04
先进功率和射频器件与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一、基本概况


成立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二级实体单位
首批四川省哲学社科重点实验室
首批教育部哲学社科创新团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启动第二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通知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完整版本: 【成电有为】电子科技大学2025发展